网站首页
|
新闻医学
|
临床病例
|
会 议
首页
会议报告
专家访谈
会议日程
每日新闻
精彩图片
相关专题
相关链接
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专访
新十年,CIT肩负新使命启航
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在致辞时以“新CIT”为题,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CIT的“蓝图”。高院士指出,CIT是中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见证者。2012年,全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年诊
[详细]
青年医师研究奖最终结果
今年CIT选择在开幕式上揭晓“青年医师研究奖”的最终结果。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卜军拔得头筹,荣获一等奖(左六),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孙冬冬(右六)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胸科
[详细]
更多>>
每日新闻
· 女性心电图特点
· 女性与长QT综合征
· 女性卒中和出血事件高
· 2013CIT每日新闻(20130320)
· 2013CIT每日新闻(20130321)
· 2013CIT每日新闻20130322
· 心衰合并房颤射频消融与CRT抉择
· 经前臂动脉复杂介入技术难点及技巧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闭幕
更多>>
专家访谈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陈纪林
医学论坛网专访Mehran教授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高展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葛均波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李学奇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王乐丰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杨新春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张瑞岩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吕树铮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周玉杰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何奔
2013CIT大会现场采访-颜红兵
会议报告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肝素诱发的、抗体介导的一种促凝状态和综合征,其结果可引起血栓形成,造成肢体及器官血栓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后者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是药物相关性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详细]
[CIT2013]经桡动脉路径行PCI左右有别吗?
在PCI诊疗中,与股动脉路径相比,经桡动脉路径具有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PCI的常规路径。..
[详细]
[CIT2013]多廿烷醇可改善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吗?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逐渐成为减少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栓事件的标准方案。..
[详细]
[CIT2013]在合作、创新、转化中谋求发展
合作共赢是CIT多年来积极倡导和努力践行的。..
[详细]
[CIT2013]用全新技术优化PCI患者选择
同中国一样,美国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增长趋势惊人,并且同样存在PCI过度和不充分并存的情况。..
[详细]
[CIT2013]MINI TREK辅助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治疗
患者男性,73岁,主因“间断活动后胸闷、胸痛3年,加重2周”入院。危险因素:高血压6年;吸烟40年,平均20支/天。..
[详细]
[CIT2013]参会医师沈雳采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博士沈雳说,CIT为众多临床医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详细]
[CIT2013]关注女性PCI术后消化道出血风险
心血管疾病目前仍是女性第一位死亡原因,而在所有心脏疾病死亡中,冠心病是最主要原因。..
[详细]
[CIT2013]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挑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有其自身特点。..
[详细]
[CIT2013]蒋世良谈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CIT作为新技术、新经验交流的平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比较大。..
[详细]
[CIT2013]参会医生严金川采访
对于未来十年介入治疗的发展,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严金川说,介入治疗实现了心脏病治疗的飞跃,也解决了很多患者的现实问题。..
[详细]
[CIT2013]患者选择、 测量和选择支架血管
主动脉测量是主动脉支架血管置入得以成功的关键环节。关于患者选择,联合应用成像技术和三维CT是判断患者是否可接受治疗以及选择恰当治疗装置的金标准。..
[详细]
[CIT2013]腔内修复术过去、现在与将来
治疗主动脉瘤的主要效果为预防破裂而非改善全因死亡率。不同患者可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包括直接手术修复和腔内修复术(EVAR)。..
[详细]
[CIT2013]郭伟谈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要点
近端瘤颈长度≥10 mm,且瘤颈无明显钙化和血栓,肾下主动脉成角≤60°,肾上主动脉成角≤45°。..
[详细]
[CIT2013]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FREEDOM结果发布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的FREEDOM研究,旨在对无涂层垠艺紫杉醇微孔载药冠脉支架与雷帕霉素永久涂层洗脱支架。..
[详细]
[CIT2013]DKCRUSH-Ⅲ研究最新数据揭晓
陈绍良教授领导了一系列DKCRUSH试验,继发明双对吻挤压(DK Crush)技术并专注于相关系列研究长达8年之后,陈教授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成果。..
[详细]
[CIT2013]PETITION研究揭开“谜底”
PETITION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旨在评估在围术期常规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围术期心梗发生的改善作用。..
[详细]
[CIT2013]PLATINUM China 亮相
本研究由高润霖教授担任首席研究者,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教授担任共同首席研究者。..
[详细]
[CIT2013]临床研究在交流中学习
临床研究专题研讨峰会(The 5th Clinical Research Workshop)是CIT首日的开场大戏。..
[详细]
[CIT2013]开展临床研究把握基本原则
GCP在我国现行正式译法为《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有关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临床试验所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规定。..
[详细]
[CIT2013]探讨临床研究优劣
既往COURAGE研究基于冠脉造影结果制定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策略,未证实PCI较理想内科治疗更能改善预后。..
[详细]
[CIT2013]分析案例探讨临床研究优劣
FREEDOM研究证实,对糖尿病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CABG优于PCI,主要终点(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低。该研究在设计和实施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详细]
心衰合并房颤射频消融与CRT抉择
3月22日,在CIT2013CRT心律失常专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向与会者发表了关于“心衰合并房颤射频消融与CRT抉择”的演讲。..
[详细]
CRT膈神经刺激的处理
众所周知,膈神经刺激的临床症状为膈肌抽搐、打嗝、呼吸困难和全身乏力等。可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左室导线无法放置最佳位置、术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再次手术增加感染风险。37%的CRT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发生PN..
[详细]
[CIT2013]TAVR的血管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是TAVR的最常见并发症,可致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
[详细]
[CIT2013]TAVR亚洲经验概览
TAVR利用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经股动脉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完成人工瓣膜置入。..
[详细]
[CIT2013]TAVR现状与争议
主动脉瓣狭窄(AS)为临床常见疾病,重度AS可致严重心力衰竭(心衰)甚至死亡。..
[详细]
[CIT2013]AB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在临床实践中,AB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几乎可应用于所有患者及所有冠脉病变。..
[详细]
[CIT2013]房颤患者:抗凝?还是左心耳封堵?
华法林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但国外有研究显示,30%的房颤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1年内停药。我国房颤患者中华法林使用率仅为2%。..
[详细]
[CIT2013]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何时做,怎么做
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绝大多数血栓源自左心耳。..
[详细]
[CIT2013]CIT参会医生李勇采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心内科李勇认为,目前介入技术在冠状动脉的治疗上已经很成熟,未来十年介入治疗在技术和治疗理念方面将会有所突破。..
[详细]
[CIT2013]蒋雄京谈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国经验
2012年2月~8月,15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男性11例,女性4例)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RDN治疗,采用设备为Symplicity导管系统。..
[详细]
[CIT2013]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理想适应证
据2008年美国心脏学会(AHA)难治性高血压科学声明,小样本研究显示,在普通门诊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在肾病门诊达50%以上。..
[详细]
[CIT2013]整合新型影像技术,改善患者转归
CIT2013首场影像与生理学专题讨论选择了令人耳目一新、又极具临床实用性的主题整合应用血流储备分数、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其他技术以改善患者转归。..
[详细]
[CIT2013]传承与蜕变 开启CIT新十年
“合作、创新、转化”三个主题词如同串起珍珠的银链,连接着CIT 2013精心设计的每一场学术论坛。..
[详细]
CIT2013:血脂干预之临床进展
在CIT2013同步分会的基础与药物论坛部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良龙介绍了稳定斑块的药物学临床干预进展。..
[详细]
[CIT2013]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患者男,76岁。既往有高血压、卒中和哮喘病史。因发作性胸痛5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
[详细]
[CIT2013]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
患者男,64岁,因渐进性胸痛3小时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吸烟史30年。急诊室查体无殊,血流动力学稳定,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详细]
[CIT2013]IVUS与FFR指导下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1例
患者男,43岁,因间断劳力性胸痛5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入院前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
[详细]
[CIT2013]葛均波解析FOCUS研究结果
FOCUS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注册研究,旨在评价新型Firebird 2TM钴铬合金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详细]
[CIT201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峰会
本会场为CIT与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APSIC)的官方科学会议亚洲心血管介入治疗学会议(AICT)与LUMEN(全球STEMI会议组)合作论坛。..
[详细]
[CIT2013]影像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
本专场将回顾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形态学和生理学的有创方法。此外,还将通过现场演示重点介绍何时使用哪些装置。..
[详细]
[CIT2013]左主干和分叉病变支架治疗
尽管介入技术和辅助药物治疗不断取得进展,但是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或分叉病变等冠脉解剖结构复杂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术(PCI)仍具挑战,其临床转归较差。..
[详细]
[CIT201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新聚焦
随着本年度CIT进入第2个十年,在传统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之外,大会提出了新的愿景与任务。CIT这一大会缩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合作、创新、转化。..
[详细]
[CIT2013]CoCr-EES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约80%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至4倍;而5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伴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
[详细]
经前臂动脉复杂介入技术难点及技巧
在3月22日的第11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3)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傅向华教授介绍了经前臂(桡/尺)动脉复杂介入治疗技术难点及实战技巧。..
[详细]
更多>>
女性心律失常专场
女性心电图特点
女性QRS波群振幅较男性低,在胸前导联尤为明显,尤其是V3—V6导联;时程较男性短,且在心室高电压的患者中,QRS波群振幅及时程仍有性别差异,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尽管这些差异最初解..
[详细]
女性与长QT综合征
LQTs是指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和(或)U波异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TdP),临床表现为晕厥、猝死的一组综合征,发病率为1/7000。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LQTs 和TdP,无论是先天性还是获得性..
[详细]
女性卒中和出血事件高
1、女性较男性年龄更大、危险因素更多,脑卒中发生率、全因出血率及华法林相关大出血发生率更高;2、女性由于生理特性而呈现出有别于男性的疾病特点,且对药代动力学及药效..
[详细]
每日新闻
更多>>
精彩图片
本网现场采访周玉杰
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
专家交流
CIT2013
特色支架新实验主持
香港心血管介入学会
HKSTENT专场
高润霖教授
韩雅玲教授
CIT首日
临床研究专题讨论峰
Roxana Me
Kin-Lam T
Chin-Kin
颜红兵教授提问
HKSTENT主持
获奖青年医师简介
会场外观
更多>>
相关链接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电图演变与心功能的关系
· 起源异常的右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分析
· 贫血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病死率的关系
· 非全麻介入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瘤获成功
·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 青海地区巨大型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高压介入封堵治疗临床分析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
· ApoB100/ApoA1比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测作用
· ESC介入路径指南推荐PCI路径首选桡动脉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术肢严重血肿并发张力性水泡1例的护理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并发症处理的护理配合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 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作用
· 靶血管髓过氧化物酶对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
· 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
· 经桡动脉成功介入治疗103例单支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体会
· 经腘静脉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新生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护理
·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卧床时间及舒适度的影响
更多>>
更多相关专题推荐
美国心脏病学会第62届科学年会
CIT2012大会专题
第十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专题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