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领域

抗肿瘤新希望:靶向治疗

回顾30年抗肿瘤药物发展史,分子靶向治疗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的一大新兴肿瘤治疗方法。自1997年首个靶向治疗药物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其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的新武器。本文以我国高发的部分癌种为例,看分子靶向治疗带来的抗击肿瘤希望。[详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突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白血病,起病急、恶化速度极快、缓解率低、死亡率高。既往的治疗多为化疗,但化疗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及免疫系统,使疾病难以根治。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在我国儒家“改邪归正”思想的影响下[详细]

HPV可致宫颈癌及HPV疫苗的发现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教授因发现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获此殊荣。[详细]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过去与未来

分子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座里程碑,其通过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物质,特异性干预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被进一步阐明,加速了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详细]

癌痛治疗二十年,从不足迈向规范

尽管国家已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供应管理政策进行了系列的调整,保证了药品的供需平衡,但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却遇到重重障碍。某些医院由于担心出问题,过于限制而不提供或不足量提供相应止痛药物。[详细]
   心血管领域

30年心血管领域药物研发与应用

30年前,抗高血压药物只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和甲基多巴等少数几种。随后新药如井喷样出现,各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问世[详细]

CPR:跨越生死线

2000年,扩展了心血管急救时心脏骤停危险因素预防的内容;将所推荐的操作设计分为Ⅰ(绝对实用、有效)、ⅡA(安全、很实用)、ⅡB(安全、较有效)、Ⅲ(一些须进一步探讨的标准)几级;[详细]

他汀:风雨中的2001

1994-1998年间,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5个里程碑式研究结果先后公布,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研究,空军/德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详细]
   医药领域

中国医药市场30年发展历程

纵观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启、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健全和完善等都将是推动中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新医改方案,重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府逐步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使其更加规范化。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基本医保覆盖率超95%。[详细]

30年,抗肿瘤药物进展

首个癌症疫苗获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1981年,用于预防HBV感染的乙肝疫苗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其也成为了首个癌症疫苗。他莫昔芬减少乳腺癌复发。1986年,选择性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oxifen)获准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研究显示,术后使用内分泌治疗5年,可降低癌症复发风险且显著提高生存率。[详细]

对比剂30年变革

在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先进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如X线、CT、MRI等能帮助医生更快捷、更准确地揭示人体内部“奥秘”。在对比剂的帮助下,人体组织和器官,乃至一根血管的影像都得以更清晰显现。与手术和药物等治疗措施不同,对比剂的使用无法直接改变预后,但是其对诊断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部分。[详细]

拉米夫定的抗击乙肝之路

作为第一个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自1999年在中国上市以来,拉米夫定(LAM,贺普丁)为乙肝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LAM一直致力推广的优化治疗和联合治疗等重要的学术理念,以及品牌赞助启动的多项社会性乙肝防治项目,为显著改善乙肝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详细]
   肝炎领域

抗HBV感染30年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其导致的并发症造成了沉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最新的数据显示,估计全球约20亿人暴露于HBV,有超过3.5亿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的病例约60万。[详细]

乙肝防控:中国为世界典范

卫生计生委:乙型病毒性肝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详细]

丙型肝炎概念的变迁

众所周知,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但是如果我们将时间倒退回1989年之前,人们当时其实只认识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两种肝炎.[详细]
   感染领域

人类与超级细菌的战斗

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感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一种带有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的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简称NDM-1)的蔓延,有可能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该结果公布后随即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甚至还引发医药股市的动荡,“超级细菌肆虐”、“超级抵抗力”、“无药可施”等各种无不噱头的词语见诸于大众媒体的报头。[详细]

万古霉素55年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已经走过55年的历程。她被美国礼来公司提纯,并于1958年问世,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葡萄球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万古霉素提纯工艺不断提高,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性被进一步认识,随之得到了广泛应用。55年来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如何?其作用机制有何特殊性?本文将一一加以叙述。[详细]

拉斯克奖背后的故事

屠呦呦,一个以往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女药学家,在2011年却因获得拉斯克奖而走入公众视野。这是迄今中国生物医学界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级别大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也因为该奖项,使中国的“青蒿素”研究更引人瞩目,从1967年开始,堪比“两弹一星”研究的“523”项目逐渐“浮出水面”。[详细]

“四免一关怀”为HIV感染者带来希望

“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被动局面。自2004年开始,艾滋病的免费抗病毒治疗正式实施。当时,国际上能够提供艾滋病治疗药物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并不多,我国主要依靠5种国产仿制药和进口的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组成一线治疗方案。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免费提供的药物种类已达到9种。[详细]

禽流感,与你我有关?

早在1997年,H5N1禽流感病毒就被公认有可能引发下一场流感的大流行。事实上,自2003年开始,多个国家均出现了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而我国大陆自2005年确诊首例人H5N1禽流感病例以来,虽然每年都有相关病例报道,但多为散发,且感染者多为与禽类有过直接接触的人。[详细]

追踪SARS元凶

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果子狸含冤10年,蝙蝠才是非典病毒元凶”新闻,消息称,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花蝠”的蝙蝠,当初果子狸被冤枉了。随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用新浪认证微博“@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留言称,2005年,我们研究组就已经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披露蝙蝠是类SARS冠状病毒的携带者,而且那是中华菊头蝠,不是“菊花蝠”![详细]
   糖尿病领域

门冬胰岛素30年

门冬胰岛素30为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由30%可溶性速效门冬胰岛素和70%中效鱼精蛋白结合门冬胰岛素组成,是在门冬胰岛素基础上研发的由单一制剂提供基础与餐时胰岛素需求的胰岛素制剂。门冬胰岛素30于2002年在全球上市,迄今应用于临床已超过10年,自研发以来,门冬胰岛素30积累了大量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证据。[详细]

降糖药物次第登场 共奏绚丽乐章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2011年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66亿,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总数已超过9000万,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前期人群也已达1.48亿。日益严峻的疾病流行状况使得国内外糖尿病治疗药物不断增长,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医药市场规模已达392亿美元,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3位,并预计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详细]
   外科领域

符合我国国情的器官移植

我国器官移植虽然始于1960年代,但却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进入临床应用,并于2000年后才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我国移植医学相关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详细]

肝移植一路走来

今年,离世界上第1例肝移植手术的时间整整50年。半个世纪前,“重获新生”似乎只是一个神话;而今,肝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详细]

微创,肝脏外科的一场重大革新

作为一项发展不到30年的新兴技术,微创技术为有创手术向无创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并迅速在诸多外科细分领域得到了应用。尽管微创技术在某些领域的临床意义仍有争议,我们仍对这项富有人性化色彩的技术充满了兴趣。[详细]
   卫生领域

中国控烟势在必行

中国控烟的挑战与机遇共存,全面复兴之路必将控烟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切实落实《2012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的策略与措施势在必行。尽管我国政府开始重视控烟工作,民众的控烟意识逐渐苏醒,但严峻的事实仍令人警醒。[详细]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顺势崛起

SARS危机暴露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存在的问题,但同时在认识上解决了多年来一直严重阻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危机之后,全国上下都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一样。[详细]

中国精神卫生立法:跨越两个时代

西方“机构化”精神卫生服务已走过了200多年,精神卫生立法在多数欧美国家也开展了100多年。以关闭传统大型精神病院、在社区和综合性医院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为特征的“去机构化”运动,在欧美国家也持续了半个世纪以上。[详细]
   儿科领域

人口素质第一关: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简便、敏感的方法,对一些危及儿童生命、危害儿童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智能障碍的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检,从而使患儿尚未出现疾病临床表现,而其体内代谢或者功能已有变化时就早期诊断,早期有效地对因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保障儿童正常的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学术研究[详细]

一个婴儿的诞生 一个时代的开始

这个如今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分娩过程,却在过去25年中时常被人提起且见诸各种媒体报道,而这个被娩出的婴儿很特别,她是我国首例试管婴儿,也被称为中国大陆的“世纪婴儿”。25年前的3月10日晨,这个“世纪婴儿”的缔造者、67岁的张丽珠一脸严肃地穿过围满了记者的走廊,走进了手术室亲自接生了这个[详细]
   基因领域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与应用

2002年,当小鼠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初步完成时,研究者们分析了96%的小鼠基因组序列,在这其中有99%的基因能在人类基因组序列中找到同源序列,证实了小鼠与人类在基因水平上的高度同源。这个发现,更加奠定了小鼠作为模式动物之一,在人类遗传学、生物学、医学、药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都具有不可动摇的重要作用。[详细]

microRNA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1953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用一张简单的线条图,人类第一次描述了自身的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模型及其简单的工作原理,这篇文章就像开山之斧,为人类打开了解码自身遗传秘密的道路,从那以后,生物学研究上的突破接踵而至。然而,直到20年前,科学界仍然一直将目光集中在……[详细]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