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8月6-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在京举办了第二届免疫介导消化系统疾病论坛,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玉兰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席,来自日本、美国以及国内约5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为提高临床医师对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我们特邀刘玉兰教授精心挑选、并组织整理了本届论坛中的部分精彩学术报告,其中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消化系统损害、免疫反应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等。

  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SLE患者中,消化系统受累较为常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苏茵教授报告了SLE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SLE可累及大部分消化系统器官,包括食管、胃、肠道、胰腺及肝胆等,其中以肠道受累最为复杂。..[详细]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风湿免疫疾病
在本届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的马雄教授报告了自身免疫性肝病与风湿免疫疾病的特点及其相互影响。自身免疫性肝病可分为以肝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以胆系损害及胆汁淤积为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详细]
肠道黏膜免疫与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多个因素参与其发病,如肠动力失调、内脏感觉过敏、脑—肠轴功能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等。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IBS患者存在肠道黏膜低度炎症—免疫激活,甚至有人提出IBS和炎性肠病可能代表着肠道慢性炎症的两个极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段丽萍教授报告了肠道黏膜免疫在IBS发病中的作用。..[详细]
食管动力障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食管动力障碍可以在多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出现,但患者并非一定出现症状,食管动力障碍的表现与自身免疫疾病本身的性质有关。在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冯桂建教授报告了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食管动力障碍的特点。..[详细]
共生菌与肠黏膜的相互作用
人体肠道菌群约有500~1000个不同种属,在数量上是人体细胞的10倍。那么这些肠道菌群的产物是否可以与肠黏膜及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呢?在本届论坛上,美国学者谭小弟教授报告了两种肠道菌群产物与肠黏膜及免疫细胞之间的作用机制。..[详细]
幽门螺杆菌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够长期定植于胃黏膜的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但机体不能清除Hp。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王晶桐教授报告了Hp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详细]
IgG4相关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
在本届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陆伦根教授报告了IgG4相关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IAC的生化和胆道造影表现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相似,常累及肝外胆管。血IgG4水平升高、胆管与肝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是其特征性表现,激素治疗对IAC有效。IAC常伴有AIP,但也有部分IAC患者并无AIP存在的证据……

..[详细]
  相关链接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