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召开

4月18日,为期3天的“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第一届心脏交叉学科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突出展示了近期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最新观点等,并与第一届心脏交叉学科论坛共同举办,推出了“精品论坛”的特色性论坛理念,给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各界同仁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近几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展日趋严峻。相关资料统计指出,中国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这个数字还将继续攀升,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疾病的头号杀手,其严峻性和重要性已经对中国[详细]
 专家视点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易伴发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猝死、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上,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杨杰孚教授就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通过病例介绍,推荐了药物治疗的时机和选择。..[详细]
杨水祥教授:房颤自发机制的模型研究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普遍认为,房颤是由起源于肺静脉肌袖的快速电冲动所触发。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电冲动的本质仍不完全清楚。在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上,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学院)杨水祥教授就房颤自发机制的模型研究进行了介绍。..[详细]
重视院内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的防治
 ACC/AHA于2010年3月发表了“院内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TdP)防治”的专家共识,在心血管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既往临床对院内获得性TdP的危险性普遍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其预警性心电图的表现认识不充分,常常影响到及时正确救治。..[详细]
  
朱俊:急诊心律失常和胺碘酮的应用
 在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上,阜外心血管医院教授朱俊结合2010年以来国际上的各项指南,对胺碘酮在急诊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详细]
FAME研究的启示
 2009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FAME(对比造影指导下的冠脉介入诊疗)研究的最终结果,显示根据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PCI术与传统的血管造影指导的PCI术相比,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这项研究在2009年给冠脉介入医生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也引发了多方思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曾玉杰教授在第三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上对FAME研究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回顾。 ..[详细]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优化治疗
 心脏的复苏治疗经历了几个时期:圣经时代复苏的雏形;公元175 年的风箱通气,马背复苏和酒桶复苏;1947年,Claude Beck成功在病人身上进行除颤。1960年Kouwenhoven。..[详细]
 论文荟萃

房颤新型靶向性治疗的本质与进展

房颤仍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针对异常离子流的新型靶向性治疗,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通过对房颤异常离子通道的理解,综述新型靶向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如新药苯并呋喃(benzofuran)衍生物决奈达隆(dronedarone)、心房选择性化合物如vernakalant、多通道阻断剂如tedisamil和缝隙连接修饰剂如rotigaptide等。[详细]

2010心力衰竭研究进展与启示

2010年是心力衰竭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ESC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发布,我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面世,出现了许多有临床指导价值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以及一些临床试验的最新发现。本文将简要回顾一年来的主要成果和展望未来的发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导。 [详细]

生物可吸收支架最新进展

根据JACC最新报道:Erasmus医疗中心的Nico Bruining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观察了首次临床应用ABSORB试验的16例患者,这些患者置入生物可吸收依维莫司洗脱支架(BVS),治疗单支、原发性冠脉病变。该支架以多聚左旋乳酸骨架作为载体,右旋多聚物为涂层,左旋乳酸包含依维莫司并控制其释放。除了2个不透射线的标记物外,BVS所有的组分在2、3年内被人体完全吸收。[详细]

慢性肾病冠心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慢性肾病(CKD)是全球严重的健康问题,它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导致冠心病事件的机制远比正常肾功能者复杂。CKD患者的冠心病出现早、进展快,与冠脉钙化密切有关,对他汀类药物抵抗,经皮或外科再灌注治疗并发症及猝死率均很高。本文阐述了慢性肾病患者增加冠心病风险的潜在机制和最新治疗观点。[详细]
 会议采风
 精彩幻灯
主页 | 广告条款 | 法律顾问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040853号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